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柘林镇

柘林镇

①唐置,为军镇,属嘉州。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七十里沙湾镇。

②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南十八里柘林镇。镇西旧有柘林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柘林镇 “地连柘山,与青村所、金山卫相应援。嘉靖三十四年,倭贼盘据于此,四出焚掠,久之患息,因建堡置戍,城周四里,为防御要冲”。清设守备防守。


(1)在上海市奉贤区西南部。面积26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柘林,人口 1100。因昔地有柘山,山上柘树成林,故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松江府:谓柘林镇“地近柘山”,故名。原名柘林城,一作柘林堡,明嘉靖三十六年(1557年)筑城垣,后毁于战火重建。1949年设柘林乡,1957年废入新寺乡。1984年析置柘林乡,1994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。对虾养殖业发达。有针织品、五金、机械、光学玻璃等厂。莘奉、沪杭、奉柘公路经此。有柘林古文化遗址。(2)在江西省永修县西北部、修水北岸,西濒柘林水库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柘林街,人口 4500。1958年修建柘林水库时在此建街,与被水库淹没的柘林村相对应称新柘林街。1959年设柘林镇,1960年改公社,1974年复设柘林镇。产稻、鲜鱼等。有水力发电、雕刻、印刷等厂。柘林水库库区通客货轮,上溯武宁县新宁镇。公路东接316国道。辟有柘林湖风景区。(3)在广东省饶平县东南部。面积12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柘林,人口1.1万。昔因其地柘树成林,故名。1952年建镇。1958年并入东界区,1965年分设柘林公社。1983年设镇。渔、盐业为主。盛产海鱼、食盐、蚶、蚝、紫菜等。石斑鱼、对虾、龙虾、鱼露多出口。有胶丝、造船、木器、五金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镇区自古为粤、闽、浙、台等地渔、商船过往停泊之地。清光绪年间成为商埠。柘林港是渔港。有公路通碧冈接324国道。古迹有镇风塔、白雀寺、七勺井、旗头山石刻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南城

    在今江西大余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大庾县:水南城“在(大庾)城南隔江,与郡城夹江而峙,民居稠密,倍于郡城。嘉靖四十年创筑,周二里有奇。其北滨江为水门,横亘三百五十七丈有奇,城南门曰梅山门,以门外即梅

  • 雷波卫

    清雍正六年(1728) 改雷波长官司置,属叙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雷波县。乾隆二十六年(1761) 改为雷波厅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改雷波长官司置,治今四川省雷波县。属叙州府。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

  • 别失八里

    又作别十八里、别石八里、别失拔里、别失八剌哈思、别石把、龞思马。即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:元至元二十年(1283)置别失八里、和州等处宣慰司。二十三年(1286)置别失

  • 萍乡煤矿

    即今安源煤矿。为我国著名煤矿之一。主要矿区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南安源山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,盛宣怀筹设 “萍乡煤矿局” 开采,产煤主要供应汉阳铁厂。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与汉阳铁厂、大冶铁矿

  • 仙山

    ①在今湖南安化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长沙府:仙山“在安化县(治今梅城镇)东北六十里。两峰对峙,各有仙迹,人称之为大仙、小仙”。②在今越南永富省北部。《元和志》卷38交州平道县:仙山在“县东北十三里。

  • 乌突县

    北周大象元年(579)置,为乌突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临县西南三十五里曹峪坪村附近。隋开皇元年(581)改为太和县。古县名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年)升乌突戍置,治今山西省临县西。为乌突郡治。隋开皇元年(5

  • 玉津镇

    唐置,为军镇。在今四川乐山市南三十里岷江西岸。《元和志》卷31玉津县:玉津镇“在县城中”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)废玉津县为镇,属犍为县。元为犍为县治所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“犍为旧治玉津镇。今治惩非镇,

  • 天塘山

    即今广西容县、北流两县东南之天堂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4梧州府:天塘山“在容县南一百五十里。上有塘水,旱涝不增减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容县:“《通志》:山周二百余里,南接信宜。多竹木,有石窍出泉

  • 和滩

    亦名湖滩。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六十里长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江水 “又东径壤塗而历和滩”。

  • 北光城郡

    南朝梁置,为光州治。治所在光城县(今河南息县境)。北齐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