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昆 (崑) 山

昆 (崑) 山

①又名小昆山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(松江镇) 西北二十三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嘉兴府:昆山 “在华亭县西二十三里。《吴地记》 云: 昆山,陆氏之祖葬此。因生机、云,皆负辞学,时人以玉出昆岗,因而名焉”。南朝梁时设昆山县于其北。唐天宝中置华亭县。昆山县移治西北马鞍山下,后马鞍山习称昆山,此山遂名小昆山。

②即今江苏昆山市城西北隅之马鞍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昆山县: 昆山 “山本名马鞍山,唐天宝中移县治于山之阳,因改曰昆山”。

③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昆山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无为州: “昆山亦在州西南百二十里,有东、西二山,皆产矾。其下有清水潭。”

④即矾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四十里矾山镇南。《宋史· 地理志》 庐江县: “有昆山矾场。”

⑤在今广东普宁市东北洪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普宁县: 昆山 “在县治 (今洪阳镇) 东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 昆山 “在普宁县 (今洪阳镇) 东半里。林木丛蔚,多巨石”。

⑥在今广东鹤山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昆山 “在鹤山县 (治今鹤山市西南鹤城) 北四里。为数县雄镇,与仑山并峙,人合呼之为昆仑山。昆山高千仞,至其上,则南海顺德、新会、高明、新兴、开平四面山川皆见。仑山在县治正西。《舆地纪胜》: 昆山上有天井,仑山上有白龙池”。

⑦即今新疆与西藏间之昆仑山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“昆山之玉不出。” 指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鲁郡

    ①西晋改鲁国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鲁县 (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曲阜、滕州、泗水等市县地。北齐改任城郡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鲁州置,治所在瑕丘县(今山东兖州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

  • 报本寺塔

    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北旧县城西北隅。俗称武功塔。《清一统志·乾州》:报本寺“在武功县(旧治)西北一里。《长安志》:亦为神尧宅。大中二年改为寺”。塔亦为唐宋时建筑。1987年加固塔基时,发现地宫,出土了金棺

  • 落凤坡

   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白马关乡东庞统坟。俗传东汉末刘备军师庞统中流矢死此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绵州: 白马山 “在魏城县西,山势高峻,上有庞统墓”。清王士祯有 《落凤坡吊庞士元》 诗。据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

  • 土百新插汉

    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东。清为扎赉特旗札萨克驻地。1936年日伪统治时扎赉特旗移治音德尔(今扎赉特旗驻地音德尔镇)。

  • 平政墟

    即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平政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北流图:南有平政墟。

  • 邹县

    ①秦置,属薛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六里。因邹山为名。西汉改邹为驺,属鲁国。三国魏复为邹市。北齐徙治今邹城市。唐属兖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省为镇,入仙源县。元丰七年(1084)复置,仍属兖

  • 山城子

    即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山城镇。民国《海龙县志》:山城镇“街后山西南坡有古垒一处,山城子以此得名”。旧时商业之盛, 胜过海龙县城。集镇名。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中部。属小市镇。人口 1150。为原山城子镇

  • 青石原

    亦作青石岭。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北。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: 东晋义熙三年 (407),“勃勃与姚兴将张佛生战于青石原,又败之”。

  • 砀陂

    又名砀水。在今安徽砀山县南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 (砀) 陂中有香城,城在四水之中,承诸陂散流,为零水、瀼水、清水也,积而成潭,谓之砀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 砀水 “在砀山县南。亦名谷水”

  • 许村场

    在今浙江海宁市(硖石镇)西六十四里许村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海宁县:许村“西南至临平镇二十里。有许村场盐课司”。南宋设许村巡检司寨于此。见“许村镇(1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