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聂都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仙鹤岭在“府西八十里。一名双鹤洞,亦曰石室洞,又名聂都洞,即上犹县聂都山之别峰也。洞门可二寻, 中平,可容百人。别有岩穴,相去一二里,玲珑相通
北魏时高昌国置,治所在田地城(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)。《魏书·高昌传》:“永平元年,(麹)嘉遣兄子私署左卫将军、田地太守孝亮朝京师,仍求内徙,乞军迎援。”即此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)平高昌时废。
南朝陈改衡州置,治所在含洭县(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)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洭州。南朝陈改衡州置,治含洭县(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、清远、佛冈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
读若呼沱。即今山西、河北境内的滹沱河。《礼记·礼器》: “晋人将有事于河,必先有事于恶池。”郑玄注: “恶当为呼声之误也,呼池呕夷并州川。”
在今浙江富阳市东鹳山之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富阳县:“会江驿在观山东。宋初置,嘉定中徙于通济桥, 明初洪武三年复移于此。”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“以据闽、广、江、浙之会,故名。”
亦作白浒镇。在今湖北鄂城市西北九十里白浒镇村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安徽省庐江县东部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裴岗,人口 3890。1992年由裴岗、邓湖二乡合并置镇。濒临黄陂湖,盛产稻
即今湖南株洲县治渌口镇。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 承圣元年 (552),“湘江贼陆纳等攻破衡州刺史丁道贵于渌口”。即此。唐置渌口戍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又称渌口戍。即今湖南省株洲县驻地渌口镇。自古为军事交通
在今江苏仪征市西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崇宁二年 (1103) 十二月,“诏淮南开修遇明河,自真州宣化镇江口至泗州淮河口,五年毕工”。今堙。
即今福建东山岛东南兄弟岛柑屿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又见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9“西洋针路”。
北宋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宁夏海原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