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武县

平武县
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广武县置,属阴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。一说在今平武县东北。取阴平郡与广武县各一字为名。南朝宋属北阴平郡。梁废。西魏复置,属江油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二十里古城镇。隋属平武郡。唐贞观八年(634)废入江油县。

②明万历十九年(1591)改宁武县置,为龙安府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平武县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北部,东北与甘肃省毗邻。属绵阳市。面积 5947.8 平方千米。人口18.6万。辖9镇、16乡(含5藏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龙安镇。三国蜀汉置广武县,治今县东北,属阴平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广武县名平武县,治今平武县东古城镇。三国魏邓艾攻蜀,自阴平行无人之地,凿山通道作桥阁,山高谷深,甚为险难,“艾以毡自裹缚而下,将士攀木缘崖,鱼贯而进,先登自江油,即此地。晋于此置平武县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引《魏志》),平武县或以此而得名。属阴平郡。南朝宋属北阴平郡。梁废。西魏复置,属江油郡。隋废江油郡,平武县属平武郡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省入江油县。南宋宝祐末移江油县于今江油市。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析江油县置宁武县;十九年复名平武县,治今址,为龙安府治。1913年裁府留县,属川西道。1914年属西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于此建平武县及平南县苏维埃政府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剑阁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广元专区。1953年属绵阳专区。1968年属绵阳地区,1985年属绵阳市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,秦巴山地西南。涪江自西入境,于中部北纳夺补河(火溪河)后东南流出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县西北建有王朗自然保护区,有大熊猫、***、羚牛、红腹角雉及冷杉、云杉等国家保护珍稀动、植物。平平农产有玉米、小麦、薯类,以产茶叶、核桃、木耳、生漆著称。北部山谷开阔,多草场,为牦牛、绵羊放牧地。有铁、锰、金、钨等矿。有水泥、造纸、淀粉、锰粉、水电等工业。境内有绵江平、青平、松平等公路。纪念地有红军碑林。名胜古迹有报恩寺及三国蜀汉江油关故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鞮

    春秋晋邑,即今山西沁县南三十五里古城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 “晋伯如晋,晋人讨其贰于楚也,执诸铜鞮。” 即此。后置铜鞮县。古邑名。即今山西省沁县南古城。春秋时属晋。《左传》成公九年(前582年):郑伯

  • 野吏亭

    在今广东惠州市城东北隅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9惠州: 野吏亭 “在州厅,陈文惠所建”。《清一统志 ·惠州府》: 野吏亭 “在府治东北隅。宋咸平初,州守陈尧佐建,苏轼有记,后人于此祀尧佐,亦名陈文惠祠”。

  • 鸾山

    在今湖南攸县东北七十二里,与司空山相对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鸾山 “以形似名”。元元贞初邑人谭渊创鸾山书院于此。

  • 古眉山

    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安州:古眉山,“旧设古眉巡司于山东麓,今废”。明成化三年(1467),韩雍镇压大藤峡瑶族起义,令夏正越此山,伏林峒扼其东岸。

  • 龙底江

   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。亦谓之大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龙底江“其上源为包溪、铺溪,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,绕府前入思南府界,注于乌江”。

  • 金沙

    又作金江。即今云南永胜县西南金江街。清设金沙县知事。民国初改金沙县佐。

  • 章敬寺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,唐通化门外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二年 (767),“鱼朝恩奏以先所赐庄为章敬寺,以资章敬太后冥福。于是穷壮极丽,尽都市之财不足用,奏毁曲江及华清宫馆以给之,费逾万亿”。在今陕西省西

  • 毗陵县

    西汉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。东汉属吴郡。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改为晋陵县。古县名。本春秋时吴季札的封地延陵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江苏省常州市,属会稽郡。西晋永嘉五年(311年)因避东海王越世

  • 三天子鄣山

    古山名。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三天子鄣山,在闽西(海)北,一曰在海中。”盖出自古越人神话传说,义为在三天子都东面的屏障。约指北起今苏皖浙间的丘陵地带,南迄天目山南端今皖浙间新安江东岸山区。主峰在今安

  • 蓬勃礁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部之浪花礁。见民国间郑资约 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