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徒山
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北八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永泰县:“有女徒山。”《寰宇记》卷82永泰县:女徒山“在县东二十五里。其山从阆州新井县界来。故老相传:昔有女徒千人于通泉县康督井配役,遇贼于此山,乃于山顶置栅御捍,遂以破其贼,俗为之置祠”。
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北八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永泰县:“有女徒山。”《寰宇记》卷82永泰县:女徒山“在县东二十五里。其山从阆州新井县界来。故老相传:昔有女徒千人于通泉县康督井配役,遇贼于此山,乃于山顶置栅御捍,遂以破其贼,俗为之置祠”。
一作瓮金河。在清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西界,赛音诺颜部东界。即今蒙古国翁金河,流经前杭爱省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。《清一统志· 喀尔喀》: 翁金河 “源出鄂尔坤河源相近之东南山中,东南流,历平地凡七百余里,止
在今贵州桐梓县西北夜郎乡。清乾隆爱必达 《黔南识略》 卷31桐梓县: “夜郎坝在城北七十里。有古夜郎城旧址,明刘綎逾夜郎旧城是也。” 乡北有夜郎坝古墓群。
即今吉林磐石县西北九十里吉昌镇。《吉林乡土记》:“吉昌镇。原为集厂子,由清同治年间开辟。因当时人民杂居,对交易等事,并无正确场所,以每旬之二、五、八日,定该地为集市, 以通其有无,故命名为集厂子。民国
①即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三十里小集镇。清时于此设把总驻守。②即今河北南皮县东四十八里小集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沧州图:西南有小集镇。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部。面积77.5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
元代对中书省直辖地区之称呼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“中书省统山东西、河北之地,谓之腹里。” 其地相当今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及河南、吉林、辽宁等省部分地区。
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)置,属牢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攀枝花市西北。永徽三年(652)废入昌明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年)置,治今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北金沙江和雅砻江会合处。属牢州。永徽三年(652年
①西汉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十余里。西晋废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沅水又东径辰阳县南,……旧治在辰水之阳,故即名焉。”南朝宋复置,梁改为建昌县。陈复名辰阳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辰溪县。
①一名水西山。在今福建福州市西郊外。与鼓山对峙。上有勾漏洞。晋郭璞 《迁城记》: “右旗左鼓,全闽二绝。”②即今福建闽侯县南旗山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卷45福州府山川: 旗山 “在侯官县西五十里,以形似名
即今贵州清镇县西北八十六里鸭池河乡。《清一统志· 大定府》: 鸭池河铺 “在黔西州境”。后改属清镇县。
即淡邈。今缅甸南部之土瓦。见《明史·外国列传七》 “剌泥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