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壶口山

壶口山

①即壶关山。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 壶口关 “又名壶关山。…… 《府志》: 两峰夹峙而中虚,状如壶口,故名”。

②一名平山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 “汾水南与平水合,水出平阳县西壶口山,《尚书》 所谓壶口治梁及岐也。” 按: 《禹贡》 之壶口在今山西吉县西南黄河畔,郦说非。

③在今山西吉县西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既载壶口,治梁及岐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东郡北屈县:“ 《禹贡》 壶口山在东南。” 即此。

④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 平水 “出平阳县壶口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壶口山 “在浮山县西南四十五里。一名蜀山,延亘数十里,东连龙角山,西接崇山”。


(1)在山西省吉县西。黄河自北来流经山侧,上下游河床高低悬殊,水势倾注如壶口,故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冀州:“壶口治梁及岐。”即此。(2)又称壶关山。在山西省长治市东南,跨壶关县界。因两峰夹峙,中如壶口,故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药 (藥) 水

    在今甘肃迭部县东。《元和志》 卷39叠州合川县: 药水 “在县东平地。人有患冷者,煎水服之,多愈”。

  • 阳师县

    唐于营州东北置,属师州羁縻州。神龙中寄治于良乡县之故东闾城(今北京市房山区境)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以室韦、契丹部落置,侨治营州(治今辽宁朝阳市)境内废阳师镇。以阳师水得名。武周万岁通

  • 喜州

    元代置,属大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。明初废。元初置,治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北喜洲。后废。

  • 英峨奇盘山

    即英额齐盘山。在今新疆莎车、叶城二县西南。《清史稿· 兆惠传》: 乾隆二十三年(1758) 讨大小和卓木之乱,“兆惠念兵寡而 (叶尔羌) 城大,不任攻,谍言贼牧群在城南英峨奇盘山,乃帅轻骑躏其牧地,县

  • 白道安口

    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曲阳县:白道安口“稍西即狼牙口也, 自白道安口而东北,历岳领口、小关城口、夹耳安等口,而接倒马关。又自狼牙口而西,历梧桐树、乱树林、黄草安等口,而接阜平县之落路口

  • 盖牟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安东都护府。治所在盖牟城 (今辽宁抚顺市劳动公园内古城)。后废。唐总章元年(668年)置安东都护府后置,治盖牟城(今辽宁抚顺市北)。至德后废。

  • 兜率寺

    ①又名上方寺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上方山锦绣峰下。取佛教所说六欲第四天宫之名。梵文义为知足、喜足、妙足、上足等。兜率寺为 “七十二寺” 之魁。寺创自隋、唐,明万历初太监冯保重建。②隋开皇中建,在今四川三

  • 栲栳岛

   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九十里。岛西有寨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秃纳河

    即今欧洲之多瑙河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宗时,随拔都攻马札儿部主怯怜,“速不台曰:王欲归自归,我不至秃纳河马茶城不还也”。

  • 崇阳镇关

    即古松阳关。一作崇阳关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七十一里崇阳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8永宁县: “县西八十里有崇阳镇关。皆有巡检司。” 《清一统志· 河南府》: “崇阳即松阳之讹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