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华县

南华县
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离狐县置,属曹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北四十五里李庄集。北宋属兴仁府。金时为黄河淹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离狐县置,治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北李庄集。属济阴郡。唐末农民军领袖王仙芝被害于此。金大定中圮于河,县省。(2)旧县名。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。1942年由山东省东明县东北部与菏泽县交界处析置。治今东明县武胜桥。1946年将所属永华区划归东明县。1949年撤销,并入东明县。(3)今县名。在云南省中部。属楚雄彝族自治州。面积 2343 平方千米。人口23.2万。辖2镇、10乡(含1白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龙川镇。取“西南美丽的地方”之意而名。原名镇南。唐初曾州,或说丘州,属戎州都督府。南诏为俗富郡,属弄栋节度。宋大理时为威楚府地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置镇南州,属威楚路。明属楚雄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改为镇南县。1954年改为南华县,属楚雄专区。1960年撤销,并入楚雄县。1962年恢复,属楚雄彝族自治州。地处滇中高原,古有“万山攒簇,众水纵横”之称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蚕豆、马铃薯、烤烟、油菜籽、茶叶、核桃、水果等。特产松茸、牛肝菌、大白芸豆、木耳、香菌、竹笋、香椿等。工业有电力、机械、采煤、配件、铸造、建材、冶炼、电石、食品、印刷、编织等。昆畹、南永公路在县境东北呈T形分布。名胜有黑泥温泉、打雀山、仙人洞、石佛洞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舍溪关

    明置,属綦江县。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8綦江县:“《志》云:治南三舍溪关,上有雁塔碑,曰:此地南平军旧址。南平王墓亦在此关。”

  • 湖江县

    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改贡山县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播州芙蓉县: 废胡江县 “以界内江名邑”。显庆五年(660) 废。

  • 巴丘城

    即今湖南岳阳市。相传孙吴所筑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东汉建安十九年(214),“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”。裴注:“巴丘今曰巴陵。”《水经·湘水注》:巴丘山“有巴陵故城,本吴之巴丘邸阁城也”。即巴丘邸阁

  • 半拉山

    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七十里半拉山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新民府镇安县:“东北有半拉门市镇。”

  • 威楚县

    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降威州置,为威楚路治。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 改楚雄县。古县名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降威州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。属威楚路。明洪武十五年(13

  • 小坪村

    即今广东广州市北十二里小坪。初名小浦,清中叶改为小坪村。京广铁路经此。

  • 三?

    即三朡。又作三鬷。夏、商时方国。在今山东定陶县北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汤遂伐三㚇,俘厥宝玉。”即此。

  • 双穗盐场

    北宋置,属瑞安县。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北场桥镇埭上村一带。北宋政和中置。在今浙江省瑞安市东北双穗场。清置盐课司于此。

  • 海里站

    又作海里温站。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北喀尔它里鸡驿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和伦百一十 (里) 海里。” 明废。

  • 义台

    即野台。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皇始二年(397),“帝临其营,战于义台坞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 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野台一名义台。”又,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》 “义台”条引《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