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阳县

华阳县

①北魏置,为华阳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勉县东南三十余里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
②南朝宋大明年间置,属南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。西魏改为黄安县。

③南朝宋置,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北。西魏废。

④南朝宋置,为华阳(侨)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。南齐属华阳郡,梁于此置华州,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北。西魏废。

⑤南朝宋置,为华阳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勉县西四十七里铜钱坝乡。后废。

⑥唐武德五年(622)析高安县地置,属靖州。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西。七年(624)先后属米州、筠州。八年(625)废。

⑦唐开元十八年(730)置,属洋州。治所即今陕西洋县北一百四十里华阳镇。天宝三年(744)废。

⑧唐乾元元年(758)改蜀县置,与成都县同为成都府治。治所今四川成都市旧城东偏。《元和志》卷319华阳县:“华阳本蜀国之号,因以为名。”元与成都县同为成都路治。明为成都府治。清康熙九年(1670)废,雍正五年(1727)复置。1951年迁治中兴镇(今双流县东南华阳镇)。1965年撤销,并入双流县。

⑨元置,属思明路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。明初废。


(华huà) (1)古县名。(1)南朝宋大明年间置,治今四川省剑阁县南王家河。属南安郡。西魏改名黄安县。(2)南朝宋置,治今陕西省勉县西老沔县。为侨华阳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(3)唐武德五年(622年)析高安县地置,治今江西省高安市西。属靖州,寻属筠州。八年废。(4)唐开元十八年(730年)置,治今陕西省洋县北华阳山南华阳镇。属洋州。天宝三载(744年)废。(5)元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南。属思明路。明初废。(2)古旧县名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因玄宗驻跸成都,以蜀县改名,“华阳本蜀国之号,因以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治今四川省成都市,与成都县共治成都府郭下。元与成都县共治成都路郭下。明仍与成都县共治成都府郭下。清康熙九年(1670年)省入成都县,雍正五年(1727年)复置,仍与成都县共治成都府郭下。1913年裁府留县。1950年迁治今双流县中和场,1951年迁中兴乡。1965年并入双流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牛

    即今河南邓州市东北二十八里白牛乡。《后汉书·安成孝侯赐传》:建武三十年(54),封刘赐子刘嵩“为白牛侯”。唐李贤注:“白牛,盖乡亭之号也。今在邓州东也。”

  • 报恩山

    即支硎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。《吴地记》:支硎山“山上有寺号曰报恩,梁武帝置”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报恩山“昔有报恩寺,故以名”。

  • 倒水

    即今湖北麻城市西浮桥河。《水经· 江水注》: “举水又西南径齐安郡西,倒水注之,水出黄武山,南流径白沙戍西,……东南合举水。”长江支流。在湖北省东部和河南省东南。因下游在张渡湖以下,汛期受长江洪水顶托

  • 台子山

    在今江苏盱眙县东一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:“按《宋书》云,元嘉二十七年,宋将臧质屯兵盱眙城内以拒魏师,魏引军士造弩台以射城中,因以为名。”

  • 南木溪

    又作楠木溪。在今云南富宁县东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广南府: 南木溪 “在富州东三十里。源出花架山,其水常温”。

  • 沲江

    即沱江。今四川成都平原北部之蒲阳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彭州九陇县: “武后时,长史刘易从决唐昌沲江,凿川派流,合堋口埌岐水溉九陇、唐昌田。”

  • 东沙群岛

    中国南海诸岛中最北的群岛,属广东省。由东沙岛和南卫滩、北卫滩等岛礁组成。历代为中国通往吕宋等国的交通要冲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“小吕宋”条云:“东沙者,海中浮沙也。在万山东,故呼为东沙。”中国南海诸岛四大

  • 汀东县

    1931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、宁化两县边境析置,治所在馆前村(今福建长汀县东北馆前镇)。以在长汀县(旧为汀州府治)之东而得名。1934年10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福建省设。1931年由长汀县东部

  • 永康陵

    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陵墓。在今陕西三原县北四十里。《旧唐书·高祖纪》:“皇祖讳虎,……武德初,追尊景皇帝,庙号太祖,陵曰永康。”

  • 法石寨

    南宋淳熙十三年 (1186) 置,属晋江县。即今福建泉州市东南东海镇 (法石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晋江县: 法石寺在 “府东五里。宋末蒲寿庚谋据郡降蒙古,少主至泉城北,不敢入城,驻跸于法石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