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浣水
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之白沙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又有湔水入焉。水出绵虒道, 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。吕忱云:一曰半浣水也,下注江。”
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之白沙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又有湔水入焉。水出绵虒道, 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。吕忱云:一曰半浣水也,下注江。”
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》: 深田山 “在石城县西北八十里。连亘一百余里。古木参天,千峰万壑,人迹罕到”。
即今湖南怀化市东六十四里铜湾镇。宋置铜安砦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
在今甘肃文县南门外白水江上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景耀六年(263),维表后主,“闻钟会治兵关中,欲规进取,宜并遣张翼、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、阴平桥头以防未然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白水“又
即陆梁地。秦汉时五岭以南称陆梁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高帝时有“陆量侯须无”。即“陆梁”。
位于湖北、河南、安徽三省边界地区。第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,1927年11月,共产党人潘忠汝、吴光浩、戴克敏、曹学楷等领导黄安 (今红安)、麻城农民起义,建立革命武装,开展游击战争。1928年至19
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虎门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4东莞县:“三司额外外委一员,分防广济墟汛。”清末置虎门厅于此。
西汉置,属天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。东汉废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略阳县有 “街泉亭”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,属天水郡。东汉废。
在今北京宣武区法源寺后街法源寺。建于唐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顺天府: 愍忠阁在 “府西南十五里,唐太宗征辽阳,悯忠义阵亡之士,建此阁,后为愍忠寺”。明正统中改名崇福寺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 改名
亦名扬浦,又名沙口堰。在今安徽和县东南十二里,临长江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:刘繇渡江治曲阿,遣“张英屯当利口, 以拒(袁)术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24和州:“当利浦在州东十二里。本名扬浦,晋龙骧将军王
一名和川水。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天全六番招讨司: “南有和水,一名始阳河,亦名多功河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: 和水在 “司南四十里。《胜览》 云: 源出蛮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