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道沟
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北十二道沟乡。清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临江县东南有十二道沟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7:“十二道沟铁矿在十二道沟迤东之十二道湾,质性甚优。”
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北十二道沟乡。清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临江县东南有十二道沟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7:“十二道沟铁矿在十二道沟迤东之十二道湾,质性甚优。”
即拓东节度。南诏置,治所在柘东城(今云南昆明市)。公元8世纪南诏置,治柘东城(在今云南昆明市)。统辖原东、西爨地区,相当今云南省绥江、盐津等县以南至红河沿岸一带,和贵州省赫章、威宁、普安等县地。
唐渤海国置,为盐州治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库拉斯基诺北下岩杵河。后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俄罗斯库拉斯基诺北下岩杵河。为盐州治。辽废。
即今陕西旬阳县西北旬河。源出宁陕县东北,东南流经镇安县,至旬阳县东注汉水。《三国志·蜀书 ·刘封传》: 申仪降魏,为魏兴太守,“封员乡侯,屯洵口”。即此。见“旬河”。
1913年改陆凉州置,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即今云南陆良县。民国《云南省陆良县地志资料》:“民国肇兴, 邑人刘星辉以‘凉’之义近薄文,嫌不训,倡首呈请改‘凉’为‘良’,嗣经政府批准,爰有今名。”1916
即吉州窑。窑址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
①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南水口镇。清设兴宁营把总驻防。②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下田乡北之水口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2:水口在“县东北一百二十里。宋时于此置水口监。今废”。(1)古地名。又称水口隘。在今广东省兴宁
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僖公三十一年 (前629),“取济西田,分曹地也。使臧文仲往,宿于重馆”。即此。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省鱼台县西。《左传》僖公三十一年(前629年):“取济西田,分
即广里。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广里乡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济北国卢县“有光里”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今防门北有光里,齐人言广音与光同,即《春秋》所谓守之广里者也。”
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二十二里西团镇。旧属东台县, 1942年划归台北县(后改名大丰县)。在江苏省大丰市中偏西南部。面积96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团,人口 2700。明正德年间灶户煎盐
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开建县: 独住营在 “县 (今南丰镇) 北三十里。嘉靖十四年设,防贺县深埇、塞山、企墈、磨刀、田源诸山贼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