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江

中江

①《尚书·禹贡》 导江:“东为中江,入于海。”旧释皆以此为“三江”之一。汉以后各家解释不一:(1)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指今安徽芜湖东经江苏高淳、东坝、溧阳至宜兴通太湖的青弋江、水阳江、胥溪、荆溪,中间连结丹阳、固城诸湖,此水在东坝附近穿越茅山余脉, 当出于人工开凿,明时筑断东坝,现已不再通流。(2)《初学记》引郑玄说,指岷江(长江)会合北江(指汉水)、南江(指赣江)以下的干流。(3)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指长江自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至江西九江市间的河段。

②今四川沱江,六朝以来有中江之称,亦称中水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九年(413),齐裕命朱龄石伐蜀,“臧熹从中水取广汉”。即此。

③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鸭绿江西岸中江台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51:“中江在凤凰城边门外。”嘉庆《凤城琐录》谓:“鸭绿至朝鲜义州府北分二流,西行二十里复合焉,西支在东支及叆河之中,故称中江。”俗名马市台,因明、清在此与朝鲜互市,故名。


(1)古水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导江:“东为中江,入于海。”汉以后有多种解释:(1)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丹阳郡芜湖:“中江出西南,东至阳羡入海。”指自今安徽省芜湖市东经江苏省高淳、东坝、溧阳至宜兴通太湖一水。当即指今胥溪和荆溪(此水在东坝附近穿越茅山余脉,当出于人工开凿,明初筑断东坝,已不通流)。(2)《初学记》引郑玄说指岷江(长江)在汇合北江(指汉水)、南江(指赣江)以下的经流。(3)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指长江经流自今湖北省江陵县以下至江西省九江县一段。亦称中水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九年(413年),“臧熹从中水取广汉”,即此。(2)即“中水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安

    今地不详。或疑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成侯四年 (前371),“与秦战高安,败之”。正义: “盖在河东。”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今地不详,或以为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成

  • 清浪关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建,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七十五里清溪镇。明清浪卫治此。

  • 崎石港

   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碣石镇西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陆丰县图表: “屈西北过田尾汛、奇石港口,暗沙礁石甚多,最为险阻。”

  • 龙潭土司

    清初改龙潭宣抚司置,属散毛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二十里龙潭司乡。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明龙潭安抚司,清称龙潭土司。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裁。

  • 沈边长官司

    清康熙五十一年(1712)改沈边土千户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南兴隆镇西之沈村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属打箭炉直隶厅。宣统三年(1911)改流,1914年后改为沈村。

  • 梅林河

    即今晏家河。在今河南新县和光山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光山县: 梅林河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源出县南百里之金泉山,东北流,会官渡水入淮”。

  • 蔡家庄集

    一名蔡庄。即今河南尉氏县南蔡庄镇。明嘉靖 《尉氏县志》 卷1 《市集》: “蔡家庄集,在县南四十里。”

  • 嘉阳城

    北魏置,即今河北平山县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蒲吾县 “有嘉阳城”。隋于此置房山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房山县: “其城内实外险,一名嘉阳城。”

  • 黄陵山

    一名湘山。在今湖南湘阴县北四十五里。上有舜二妃墓。山下有黄陵亭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“湘水又北径黄陵亭西,右合黄陵水口。其水上承大湖,湖水西流径二妃庙南,世谓之黄陵庙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湘阴县

  • 八涧镇

    在今江西乐平市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