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古城
在今云南玉溪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中古城“在新兴州西二里。《州志》:元时梁王筑以备兵,遗址犹存”。
在今云南玉溪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中古城“在新兴州西二里。《州志》:元时梁王筑以备兵,遗址犹存”。
1913年改浪穹县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大理府太和县: 西洱河 “源出浪穹县罢谷山”。因洱海发源于县境而得名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西北部。属大理白族自
元末明玉珍改木册安抚司置,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。明初废。永乐四年(1406)复置,属高罗安抚司。宣德九年(1434)属施州卫。清初改为木册土司。元末明玉珍改木册安抚司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南板栗园。明
自奉天城 (今辽宁沈阳市) 至海龙 (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),全长236.2公里。1925年动工修筑,1927年建成。1928年延筑至朝阳镇(今辉南县)。后改为沈海铁路。今为沈吉线的一段。
即珥陵镇。在今江苏丹阳市南珥陵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镇江府丹阳县: 珥村镇 “在县南四十里珥渎河西岸,南接金坛县界”。
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临晋镇东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四年 (前636),晋公子重耳“济河,围令狐,入桑泉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临晋镇东北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四年(前63
即滠阳县。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 作羡阳县。
古代藏族的族部名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“吐蕃本西羌属,盖百有五十种,散处河、湟、江、岷间,有发羌、唐牦等,然未始与中国通。”此泛指今西藏及甘、青、川、滇各藏族聚居地区。
北宋熙宁间于唐临江亭故址建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北固山上。《寰宇记》卷89润州丹徒县:多景楼“在甘露寺内”。今楼为清康熙时重建。唐名临江亭,宋于唐故址上重建。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甘露寺内。北宋曾巩有
①在今四川资中县城周围。由东、西、南、北四岩组成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3资州:东岩“距州城三里”;西岩“在城西六里”;南岩“去盘石县五里”;北岩“去郡城半里,等慈寺之东”。龙重山属于四岩山之列,故亦称四岩
即今河北昌黎县西三十里安山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昌黎县图:西有安山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