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古场
①即今四川大足县东六十里万古镇。清道光《大足县志》卷2:万古场“在县东八十里”。
②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燕窝镇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卷4:万古场“距城一百六十里”。
①即今四川大足县东六十里万古镇。清道光《大足县志》卷2:万古场“在县东八十里”。
②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燕窝镇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卷4:万古场“距城一百六十里”。
即今江西会昌县南八十五里白埠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会昌县南有白埠墟。
南宋绍兴五年(1135)置,属泰宁县。即今福建泰宁县东北朱口镇。元置有巡司,寻废。清初为朱口墟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置,即今福建省泰宁县东北朱口。元于此置巡检司。
即拔野古。隋、唐时为勅勒 (铁勒) 十五部之。分布于今蒙古国东南乔巴山一带。唐于此建幽陵都督府。
即赛音诺颜部左翼右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南戈壁省诺莫冈西南。
明洪武二年 (1369) 置,属九溪卫。治所即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一百十里所街。清属石门县,后废。明初置,治今湖南省石门县西北所市。属常德卫。后属九溪卫。清废。
即今湖北通城、崇阳二县及蒲圻市境之陆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蒲圻县: 蒲圻河 “发源江西宁州之修水,合通城县之嶲水,北流至崇阳,会桃溪水,折而东,又折而西,过荆港北,径治南,又东北流,复折而西北至陆口
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襄陵县:三磴山在“县西南十五里。山长九十余里,其形三层,山之北有龙斗峪”。
在今湖南宁远县城西南隅。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(965)。明、清两代重建。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(1873)至光绪八年(1882)时建。文庙主要建筑有大成殿、崇圣殿、戟门、棂星门、东西廊庑和泮池等。主体建
在今浙江丽水市西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处州府》:小括山“在丽水县西二里。其址与万象山相接,众山环簇,状若莲花”。自唐末至元初,处州、处州路治此。
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松潘卫东有黑松林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松潘卫: 黑松林关 “在司东七十里。地多黑松,因名。一名松林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