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沧浪濯缨

沧浪濯缨

孟子.离娄上》:“有孺子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’孔子曰:‘小子听之!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矣,自取之也。’”又《楚辞.渔父》载:楚国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湘 沅,形容憔悴,在江畔吟诗,遇一渔父问他:“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?”屈原曰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渔父劝他“与世推移”,屈原表示宁葬鱼腹也要抗拒世俗尘埃,保持清白。渔父笑着唱上述歌谣,划船而去。后因以“沧浪濯缨”表示避世抗俗。宋范成大《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常》诗:“孺子沧浪濯缨处,千载新堂来卜邻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楚辞·渔父》:“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渔父见而问之曰:‘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?’屈原曰:‘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’渔父曰:‘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人皆浊,何不淈 (gu) 其泥而扬其波? 众人皆醉, 何不��其糟而歠(chuo) 其酾? 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’屈原曰:‘吾闻之,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? 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中。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’渔父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,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 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’遂去,不复与言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有孺子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 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’孔子曰:‘小子听之! 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矣。自取之也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楚国屈原 (名平,字灵均)遭谗被放到江南,流浪于沅、湘一带,脸色憔悴,身体枯瘦,在江畔行走吟诗。一位渔翁见到他问:“您不是三闾大夫吗?什么原因落到如此地步呢?”屈原回答:“我之所以被流放,是因为世上的人都混浊只有我清白,众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。”渔翁说:“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,能够随世事一起变更。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,您何不也搅起泥沙,扬起波澜? 既然众人都喝醉了,您何不也连酒带糟地饮个酩酊大醉? 为什么冥思苦虑,行为清高,以至于落到这般地步呢?”屈原回答:“我听说过,刚洗完头的人,必定弹净帽子,刚洗完澡的人,必定抖净衣服。怎能让干净的身体去沾染外间的污浊呢? 我宁可投江,葬身鱼腹之中,怎能让一身清白蒙受世俗的尘垢呢?”渔翁听后莞尔一笑,划浆而去,唱道:“沧浪河水清又清啊,可以洗涤我的帽缨,沧浪河水浑又浑啊,那就洗我的脚吧。”渔翁走远,不再与屈原交谈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保持高风洁行; 也用来表示避世脱俗; 或表示随波逐流,混同世人。

【典形】 哺糟、沧浪濯缨、尘缨欲濯、歠醨、独醒屈子、独醒人、论浊清、孺子歌、渔父笑、濯沧浪、濯尘缨、濯发沧浪、濯缨、楚老独醒、濯沧浪缨、 濯楚臣缨、 ��啜糟与醨、 净濯兰缨、灵均独醒、灵均不醉、沧浪未濯、众醉独醒、濯冠巾、渔父足、解尘缨、异醒醉、思濯缨、濯我缨、渔父刺湘累。

【示例】

〔哺糟〕 唐·皮日休《卢征君》:“天下皆哺糟,征君独洁己。”

〔沧浪濯缨〕 宋·范成大《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常》:“孺子沧浪濯缨处,千载新堂来卜邻。”

〔尘缨欲濯〕 宋·王令 《临别瓜洲》:“尘缨欲濯恶独洁,沧浪流去清无涯。”

〔独醒屈子〕 宋·辛弃疾《沁园春·城中诸公载酒入山》:“记醉眠陶令,终全至乐; 独醒屈子,未免沉菑。”

〔独醒人〕 唐·钱起《江行无题》:“如逢渔父问,未是独醒人。”

〔论浊清〕 宋·王令《江上》:“屈平死后渔人尽,后世凭谁论浊清。”

〔孺子歌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答参寥》:“莫作孺子歌,沧浪濯吾缨。”

〔渔父笑〕 唐·白居易《九日醉吟》:“身从渔父笑,门任雀罗张。”

〔濯沧浪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答和甫》:“势利不可更炎凉,解缨从我濯沧浪。”

〔濯尘缨〕 元·白朴《水调歌头·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》:“何处沧浪水,吾亦濯尘缨。”

〔濯缨〕唐·王维《暮春太师诸公于韦氏逍遥谷讌集序》:“犹有濯缨清歌,据梧高咏。与松乔为伍,是羲皇上人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范叔绨袍

    同“范叔袍”。明李东阳《畏吾村先墓忽枉刘司马见过感而有诗》:“巨卿白马期再到,范叔绨袍义可忘?”

  • 杨枝肘

    源见“柳生左肘”。泛指生病。唐王维《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》诗:“色声何谓客,阴界复谁守?徒言莲花目,岂恶杨枝肘。”【词语杨枝肘】   汉语大词典:杨枝肘

  • 鸟兽散

    汉.班固《汉书.李陵传》:“今无兵复战,天明坐受缚矣!各鸟兽散,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。”溃败之军,一哄而散。因以“鸟兽散”比喻人们像鸟兽逃命那样散去。明.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.四辅城》:“近日则领班都司,

  • 声遏行云

    源见“响遏行云”。形容乐曲嘹亮,优美动听。宋史浩《瑞鹤仙.元旦朝回》词:“更传宣锡坐,钧天妙乐,声遏行云缥缈。”【词语声遏行云】   汉语大词典:声遏行云

  • 汉求季布

    《史记.季布列传》:“季布者,楚人也。为气任侠,有名于楚。项籍使将兵,数窘汉王。及项羽灭,高祖购求布千金,敢有舍匿,罪及三族。季布匿濮阳周氏。周氏……乃髡钳季布……之鲁朱家所卖之。朱家心知是季布,乃买

  • 脱腕

    《新唐书.苏颋传》:“玄宗平内难,书诏填委。独颋在太极后阁,口所占授,功状百绪,轻重无所差。书吏白曰:‘丐公徐之,不然,手腕脱矣。’”后因以“脱腕”形容书写量大而任务紧迫。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十二:

  • 看花人

    源见“春风得意”。指进士及第者。清阮大铖《燕子笺.约试》:“自有彩球当果,敲打着看花人。”【词语看花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看花人

  • 然灰被溺

    源见“死灰复燃”。喻失势者再遭欺压。然,“燃”的古字。清钱谦益《送马巽倩归会稽》诗:“和药趣来手欲战,然灰被溺目敢瞪?”

  • 廉颇强饭

    源见“廉颇善饭”。表现老当益壮、思建功业。北周庾信《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》:“而臣甲子既多,耄年又及……虽复廉颇强饭,马援据鞍,求欲报恩,何能为役?”

  • 印如斗大

    同“金印如斗”。宋陆游《纵笔》诗:“印如斗大宁常保,剑拄颐长只自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