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殃及池鱼

殃及池鱼

同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。鲁迅《书信.致许广平》:“然而,‘殃及池鱼’,竟使头罩绿纱及自称‘不怕’之人们,亦一同逃出,如脱大难者然。”


述补 池,护城河。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的省语。比喻无辜受连累。语出汉·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。旧说,池仲鱼,人姓字也,居宋城门。城门失火,延及其家,仲鱼烧死。又云:宋城门失火,人汲取池中水,以沃灌之,池中空竭,鱼悉露死。喻恶之滋,并伤良谨也。”(《太平广记》卷466转引)鲁迅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》:“然而,~,竟使头罩绿纱及自称‘不怕’之人们,亦一同逃出,如脱大难者然。”△多用于指因别人的过错而受害。→瓜葛相连 累及无辜。也作“祸及池鱼”、“祸近池鱼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艺文类聚》 卷九十六引《风俗通》 曰:“城门失火,祸及池中鱼。旧说池中鱼人姓李,居近城。城门失火,延及其家,仲灾烧死。谨《百家书》曰: 宋城门失火,因汲池水以沃灌之,池中空竭,鱼悉露死。喻恶之滋,并中伤量谨也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三五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宋国的城门失火,火势蔓延,烧着了住在附近的渔人家,李姓渔人被烧死了。一说宋国城门失火,因从池中打水灭火,池水干涸,水中的鱼都枯死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比喻无端遭祸或牵连受害。

【典形】 池鱼、火及池鱼,失火城门、殃分池鱼、殃及池鱼、鱼祸、池鱼悲。

【示例】

〔池鱼〕 唐·白居易《杂感》:“城门自焚��, 池鱼罹其殃。”

〔火及池鱼〕 宋·张孝祥《代揔得居士上宰相》:“雨流木偶,所念无归; 火及池鱼,又将奚咎?”

〔失火城门〕 清·杨潮观《温太真晋阳分别》:“这的是失火城门有将来恐,处堂燕雀还做平时梦。”

〔殃分池鱼〕明·李东阳《次汝学地官韵》:“福宁非塞马,殃已分池鱼。”

〔殃及池鱼〕 宋·汪元量《贾魏公府》之三:“门径风轻飞野马,亭台火殃及池鱼。”

〔鱼祸〕 宋·洪炎《庚戎岁六月四日至洪城》:“人言城门火,鱼祸自靡遗。”


【词语殃及池鱼】  成语:殃及池鱼汉语词典:殃及池鱼

猜你喜欢

  • 别恨深浦

    同“别君南浦”。宋钱惟演《荷花》诗:“别恨抛深浦,遗香逐画桡。”

  • 乘马班如

    班如:盘桓不进的样子。如,语气助词。 意谓骑马的人盘桓不前。语出《易.屯》:“六二,屯如邅如,乘马班如。”陆德明释文“班如”引子夏传云:“相牵不进貌。”《文选.陆机〈演连珠〉》:“是以都人冶容,不悦

  • 龙綍

    源见“纶綍”。指帝王的诏令。唐骆宾王《上廉察使启》:“列职春宫,标离光于青殿;代工天府,明台耀于紫宸。故得龙綍垂光,戢两星而开照;鹤盖浮影,翼五云以连阴。”陈熙晋笺注:“喻衔诏出使也。”【词语龙綍】 

  • 向若而叹

    源见“望洋兴叹”。喻看到对方伟大而感叹自己渺小。清钱谦益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》:“然后乃知夫割剥全史、方隅自命者,未有不望崖而返、向若而叹者也。”偏正 对着海神而感叹。比喻对着高明者自叹不如。《庄

  • 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

    表示道德低下的人得意横行,而正人君子则销声匿迹,默默无闻。语出《易.否》:“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也。”也引作〔君子道消,小人道长〕。唐.吴兢《贞观政要.公平》:“为国家者,急于进君子而退小人,乃使君子道

  • 浑沌未凿

    同“混沌未凿”。梁启超《教育政策私议.教育次序第一》:“未自知有我纯然浑沌未凿境界。”

  • 兴丞相叹

    秦丞相李斯见两种处境不同的鼠因而感叹的故事。《史记.李斯列传》:“年少时,为郡小吏,见吏舍厕中鼠,食不洁,近人犬,数惊恐之。斯入仓,观仓中鼠,食积粟,居大庑之下,不见人犬之忧。于是李斯乃叹曰:‘人之贤

  • 掌上温柔

    源见“掌上舞”。指舞姿轻柔可爱。明杨慎《折桂令.寄简绍芳》曲:“掌上温柔,怀里风流。笑吟罢韩偓香奁,醉题在杜牧青楼。”

  • 东陵荷镵

    源见“东陵瓜”。指退官归隐者的田园生活。清吴嘉纪《杂述》诗之四:“东陵荷镵者,人言是故侯。”

  • 陶彭泽

    源见“陶令归去来”。陶潜曾为彭泽县令,故称。借指县令或高人隐士。宋吴泳《青玉案.寿季永弟》词:“且莫从头烹瓠叶。已呼童稚,多藏酒秫,共醉陶彭泽。”【词语陶彭泽】   汉语大词典:陶彭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