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毫,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。谓目光敏锐,观察细致,连最微小的东西也能看到。后常用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。孟子在劝告齐宣王推行仁政时举例说,如果有人禀告大王,他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,却拿不起一根羽
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,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得着。 形容古代农村社会景象。语出《老子》八0章:“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《淮南子.齐俗训》:“是故邻国相望,鸡狗之音相闻,而足
《礼记.檀弓下》:“晋 献文子(赵武字)成室,晋大夫发焉。张老曰:‘美哉轮焉,美哉奂焉!’”郑玄注:“文子,赵武也,作室成。晋君献之,谓贺也。诸大夫亦发礼以往。……轮,轮囷,言高大。奂,言众多。”朱熹
同“邻笛”。唐李德裕《无题》诗:“不劳邻舍笛,吹起旧时悲。”【词语邻舍笛】 汉语大词典:邻舍笛
《后汉书.吴汉传》:“渔阳上谷突骑,天下所闻也。”《后汉书.耿弇传》:“弇按剑曰:‘我至长安,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,还出太原代郡,……归发突骑,以辚乌合之众,如摧枯折腐耳。’”“突骑”,是突击敌军
亦作“许由一瓢”。尧时高士许由以多一瓢为烦扰而丢弃的故事。汉代蔡邕《琴操.箕山操》“许由者,古之贞固之士也,尧时为布衣。夏则巢居,冬则穴处,饥则仍山而食,渴则仍河而饮。无杯器,常以手捧水而饮之,人见其
源见“一箭下聊城”。借指助人解难纾祸。北周庾信《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》:“孝有三德,忠惟一君,马陵释患,聊城解纷。”
源见“蟾宫折桂”。谓同时科举及第。宋苏轼《次韵景纯见和》之一:“蟾枝不独同攀桂,鸡舌还应共赐香。”
《史记.田儋列传》附《田横传》:“后岁余,汉灭项籍,汉王立为皇帝,以彭越为梁王。田横惧诛,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,居岛中。高帝闻之,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,齐人贤者多附焉,今在海中不收,后恐为乱,乃使使赦
见“附骥尾”。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7章:“(康有为)痛责那倡言合作的学生,说他们太无志气,不识潮流,要~。”【词语附人骥尾】 成语:附人骥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