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乌鹊填桥”。喜鹊填桥。借指济世。宋刘弇《鄱阳湖四十韵》:“鹊填功未议,鲸吸志应酬。何事轻思济,吾防果未周。”
同“青眼”。唐杨炯《祭汾阴公文》:“参两宫而承顾盼兮,历二纪而洽恩荣。郭有道之青目兮,蔡中郎之下迎。”【词语青目】 汉语大词典:青目
《新唐书.刘蕡传》载,唐文宗太和二年(公元八二八年),举贤良方正,对策于朝廷。刘蕡策对,极诋宦官。考官冯宿等虽然叹服其文章才学,因畏惧宦官的权势,而不敢录取。“河南府参军事李邰(注:或作郃,误)曰:‘
《诗.大雅.瞻卬》:“妇有长舌,维厉之阶。”郑玄笺:“长舌,喻多言语。”后以“长舌”谓好说闲话,搬弄是非。汉 焦赣《易林.家人之谦》:“尹氏伯奇,父子相离,无罪被辜,长舌为灾。”【词语长舌】 汉语
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形容识浅志小,无所作为。或用为谦辞。明高启《赠杨荥阳》诗:“低飞蓬蒿间,不异雉带箭。”
泛指四面八方,全国各地。唐代吕岩《绝句》诗“斗笠为帆扇作舟,五湖四海任邀游。大千世界须臾至,石烂松枯经几秋。”并列 指全国各地。明·杨柔胜《玉环记·韦皋延赏》:“外面人说官人有~之襟怀,经天纬地之才略
同“解佩游女”。清毛奇龄《采莲曲》:“亦有江边解佩人,兰桡桂楫傍江春。”
源见“中流击楫”。指收复失地、报效国家的誓言。宋范成大《满江红》词:“击楫誓,空惊俗,休拊髀,都生肉。”【词语击楫誓】 汉语大词典:击楫誓
同“棠棣”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小星》:“我杭城久滞,蜀道远违,岂无桑梓之怀,更起棣棠之恨。”【词语棣棠】 汉语大词典:棣棠
《晋书.郭翻传》:“郭翻字长翔,武昌人也。……尝坠刀于水,路人有为取者,因与之。路人不取,固辞,翻曰:‘尔向不取,我岂能得!’路人曰:‘我若取此,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。’翻知其终不受,复沉刀于水。路人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