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夺笏击贼

夺笏击贼

源见“击贼笏”。称颂人臣的忠贞和凛然正气。明李东阳《司农笏》诗:“司农手中无寸铁,夺笏击贼贼脑裂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旧唐书·殷秀实传》:“明日,(朱)泚召秀实议事,源休、姚令言、李忠臣、李子平皆在坐。秀实戎服,与泚并膝,语至僭位,秀实勃然而起,执休腕,夺其象笏,奋跃而前,唾泚面大骂曰:‘狂贼,吾恨不斩汝万段,我岂逐汝反耶!’遂击之。泚举臂自捍,才中其颡,流血匍匐而走。凶徒愕然,初不敢动; 而海滨等不至,秀实乃曰:‘我不同汝反,何不杀我!’凶党群至,遂遇害焉。”《新唐书·段秀实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唐德宗时,朱泚欲叛唐篡位,召司农卿段秀实等议事。当朱泚提及谋篡时,段秀实大怒,夺过别人手中的象牙笏,冲上前去,大骂:“狂贼,我恨不得将你斩为万段,岂能随你谋反!”一面用笏猛击,朱泚慌忙拦挡,被笏击中额头,流血而逃。秀实又说:“我不同你们谋反,为何不杀我!”终于被叛党杀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忠臣誓死捐躯。

【典形】 段笏、夺笏击贼、击贼笏、司农击贼。段尉惭无笏。

【示例】

〔段笏〕 清·宋荦《赠太仆卿高公挽诗》:“颜舌段笏今有无? 杏山铁汉建昌守。”

〔夺笏击贼〕 明 · 李东阳 《司农笏》:“司农手中无寸铁,夺笏击贼贼脑裂。”

〔击贼笏〕 宋·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或赤击贼笏,逆竖头破裂。”

〔司农击贼〕 清·王士禛《陈真亭佥宪殉节诗》:“真见司农生击贼,还同车右死鸣君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责己重以周,待人轻以约

    责:要求。重:严格。周:全面。轻:宽容。约:简略。 对自己要求既严格又全面,对别人要求既宽容又平易。 表示严以责己,宽以待人。语出唐.韩愈《原毁》:“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轻以约。重以

  • 曲台

    168 ① 秦宫名。《汉书.邹阳传》:“臣闻秦倚曲台之宫,悬衡天下,画地而不犯,兵加胡越。”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始皇帝所治处也,若汉家未央宫。”【词语曲台】   汉语大词典:曲台

  • 别浦

    源见“牛郎织女”。指银河岸。唐李贺《七夕》诗:“别浦今朝暗,罗帷午夜愁。”同“别君南浦”。宋赵彦端《祝英台》词:“旧游处。谁唤别浦仙帆,风前问征路?”【词语别浦】   汉语大词典:别浦

  • 拂矢贾坚

    《春秋燕语》:“贾坚弯弓三石馀,烈祖取一牛百步外,曰:‘能中乎?’坚曰:‘少壮之时,能令不中,今年老,正可中之。’发一矢拂脊,再一矢磨腹,皆附肤落毛。”(引自《佩文韵府》卷一百下)北朝前燕慕容恪,以贾

  • 王孙遇漂

    源见“一饭千金”。指饥饿者遇到救助。清李渔《慎鸾交.情访》:“今日呵,又不是王孙遇漂母,林宗过茅,为甚把盘中草蔬俱尝到?”

  • 非其鬼而祭之,谄也

    谄( ㄔㄢˋ chàn ):献媚。 不是自己所应祭祀的鬼神,却去祭祀它,这是献媚。 古人迷信,祭鬼为了祈福。但又反对谄媚鬼神。语出《论语.为政》:“子曰:‘非其鬼而祭之,谄也。’”朱熹注:“非其

  • 乌裘敝

    源见“季子貂敝”。指落魄失意。唐李白《赠从兄襄阳少府皓》诗:“归来无产业,生事如转蓬。一朝乌裘敝,百镒黄金空。弹剑徒激昂,出门悲路穷。”

  • 置之高阁

    源见“束之高阁”。比喻弃置一旁,不睬不用。清黄宗羲《蒋万为墓志铭》:“二场三场,置之高阁,去取止在头场。”郑观应《盛世危言.练兵》:“纵有黄帝《握奇》、太公《阴符》、孙 吴心法,诸葛八阵,或置之高阁,

  • 视虱如轮

    同“虱悬轮”。清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序》:“蟭螟之巢蚊睫,蟭螟之睫,又有巢者;视虱如轮,轮之中,虱复傅缘焉。”【词语视虱如轮】  成语:视虱如轮汉语大词典:视虱如轮

  • 师资

    《老子》:“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也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也。”后因以“师资”指教师或师生。《穀梁传.僖公三十二年》“晋侯 重耳卒”晋范宁注:“此盖《春秋》之本旨,师资辩说日用之常义。”杨士勋疏:“师者教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