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力不从心

力不从心

亦作心有余而力不足。形容实际力量达不到预想的程度。班超(事迹见前“投笔从戎”条)以经营西域功,封定远侯。年老时,感到自己年老体衰,难以应付突发事变,要求调回内地。其妹班昭亦上书汉和帝,为其陈情,她在奏章中说:“如果发生突发事变,班超的气力已难从心愿,那就不但会使国家数世的成就废于一旦,也使为国效力的忠臣耗尽心血取得的成果化为乌有,一想到这些,我就深感痛心。”汉和帝极为感动,当即下诏召回班超。回到京师一个月后,班超即因病去世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47第1584页,《班超传》中载其妹班昭为班超上书:“如有卒暴,超之气力不能从心,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,下弃忠臣竭力之用,诚可痛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东魏·杨街、之《洛阳伽蓝记》“京师士众,未习军旅,虽皆义勇,力不从心。”


主谓 实际能力不与主观心愿相符。语出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,如诸国力不从心,东西南北自在也。”弗弗《圆圆曲》:“我年纪大了,照顾小璜这样的孩子,难免有些~。”△多用于描写能力。 →心有余而力不足 力不胜任 ↔应付裕如 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力所能及。也作“力不从愿”、“力不副心”、“手不应心”。


解释从:听从,顺遂。形容想做某事而力量达不到。

出处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如有卒暴,超之气力不能从心,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,下弃忠臣竭力之用,诚可痛也。”

班超,是《汉书》作者班固的弟弟,东汉名将。永平五年(公元62年),班固受朝廷征召,班超和母亲跟着到了洛阳。因为家贫,班超经常替官府抄写文书挣钱补贴家用。但他认为这不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,曾经投笔叹息说:“大丈夫应当仿效傅介子、张骞立功西域,以获封侯爵,岂能长久地从事抄抄写写的事情呢?”

永平十六年(公元73年)到永元十四年(公元102年),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,周旋于各国之间,没让朝廷大动干戈就赶走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,恢复了西域各国同汉朝的关系,打通了天山南路。因为功勋卓著,被封为定远侯。

永元十二年,班超已年近七十。他思念故乡,同时因为西域风俗欺老怕壮,担心自己年老体弱,会突然死去,让西域重新陷入分裂和动乱,于是上疏给皇帝,请求还朝。三年后,他的妹妹班昭又为他上疏请求说:班超辗转在西域已经三十年,亲人离别,不再相识,当年追随他的部下也都已经死去。班超虽想竭力报答陛下,但他现在已经七十岁,体弱多病。蛮夷的本性是违乱忤逆,欺侮老人。如果西域发生突然的暴乱,班超的身体和精力都已经不能随心所欲了,那么就会造成损失。对上会损害国家世代建立的事业,对下会丢弃忠臣勇士竭力建立的功劳,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事情。班昭的奏疏感动了皇帝,于是班超在同年被召回朝廷。

近义无能为力

反义得心应手

例句

刘老太已经八十岁了,她想一口气爬上十楼,但是力不从心。


【词语力不从心】  成语:力不从心汉语词典:力不从心

猜你喜欢

  • 隐不违亲

    谓虽隐居山林也不放弃奉养父母的职责。《后汉书.郭太传》:“或问汝南范滂曰:‘郭林宗何如人?’滂曰:‘隐不违亲,贞不绝俗,天子不得臣,诸侯不得友,吾不知其它。’”

  • 事上磨炼

    在实践活动中修养其精神,锻炼其意志。明代王守仁《传习录下》:“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失,乃有益。若只好静,遇事亦乱,终无长进,那静时功夫便差,似收敛而实放溺也。”

  • 伏韬

    《左传.成公十六年》:“王召养由基,与之两矢,使射吕锜。中项,伏韬。以一矢复命。”《国语.晋语九》:“郑人击我。吾伏韬衉血,鼓音不衰。”伏韬,仆倒在弓套上。后常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。唐王维《为曹将军

  • 椒聊

    《诗.唐风.椒聊》:“椒聊之实,蕃衍盈升。”毛传:“椒聊,椒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聊,语助也。”因椒子实蕃衍,故亦用以喻子孙众多。《周书.李贤传论》:“位高望重,光国荣家,跗萼连晖,椒聊繁衍,冠冕之盛,当

  • 椒榝

    《楚辞.离骚》:“椒专佞以慢慆兮,榝又欲充夫佩帏。”王逸注:“榝,茱萸也,似椒而非,以喻子椒似贤而非贤也。”后遂以“椒榝”指谄佞之徒。刘师培《文说.宗骚篇》:“帝子无闻,怅艾萧之当户;党人不亮,悲椒榝

  • 邵圃

    同“邵平田”。元 马九皋《庆东原.自笑》曲:“邵圃无荒地,严陵有顺流,向终南捷径争驰骤。”【词语邵圃】   汉语大词典:邵圃

  • 求皇

    同“求凰”。清黄遵宪《岁暮怀人诗》:“十七年来又悼亡,续弦仍复谱《求皇》。”【词语求皇】   汉语大词典:求皇

  • 游岱之魂

    源见“游岱”。指人死后的魂灵。唐白居易《得景嫁殇邻人告违禁景不伏》:“纵近倾筐之岁,且未从人;虽有游岱之魂,焉能事鬼?”【词语游岱之魂】  成语:游岱之魂

  • 无过乱人之门

    不要经过暴乱的人家。 古人宣扬的一种远祸之道。语出《国语.周语下》:“人有言曰:‘无过乱人之门。’”韦昭注。“乱人,狂悖怨乱之人也。过其门,干其怒也。”也引作〔无过乱门 。《左传.昭公十九年》:“

  • 下坂走丸

    源见“走丸”。比喻极其快速敏捷或非常容易、毫无阻碍。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.走丸之辩》:“张九龄善谈论,每与宾客议论经旨,滔滔不竭,如下坂走丸也。”偏正 顺着山坡滚下弹丸。比喻迅速而无阻碍。语本汉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