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他山之石

他山之石

《诗.小雅.鹤鸣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”毛传:“错,石也,可以琢玉。举贤用滞,则可以治国。”郑玄笺:“他山喻异国。”又: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毛传:“攻,错也。”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,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,用来琢磨玉器。后因以“他山之石”喻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。明李贽《复陶石篑》:“生因质弱,故尽一生气力与之敌斗,虽犯众怒,被谤讪,不知正是益我他山之石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.〈中国杰作小说〉小引》:“外国文学的翻译极其有限,连全集或杰作也没有,所谓可资‘他山之石’的东西实在太贫乏。”


见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。鲁迅《集外集拾遗新编·〈中国杰作小说〉小引》:“外国文学的翻译极其有限,连全集或杰作也没有,所谓可资‘~’的东西实在太贫乏。”


解释本作“它山之石”,今多写作“他山之石”。意思是别国的贤才也可用来辅佐本国,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作为砺石,用来琢磨玉器。后用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。

出处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……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
诗经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共305篇,分为《风》《雅》《颂》三部分。《雅》是周代朝廷贵族的乐歌,又分为《大雅》和《小雅》。《小雅》大部分是西周作品,也有部分篇目是东周时代的,其内容包括祭祀、宴飨、讽刺、歌颂、劝诫、勉励、记事、抒情等方面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现实。

《鹤鸣》是《小雅》中的名篇之一。这首诗讽喻王朝统治者重视使用下层的人才,注意招贤纳士,被认为是我国招隐诗的鼻祖。全诗共两段,每段九句:
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

鱼潜在渊,或在于渚。

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其下维萚(tuò)。

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
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

鱼在于渚,或潜在渊。

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其下维榖(ɡǔ)。

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
例句

我们应该在修身处世的方面做到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

【词语他山之石】  成语:他山之石汉语词典:他山之石

猜你喜欢

  • 酬唱

    以诗词互相赠答。唐代郑谷《酬右省补阙张茂枢》诗:“积雪巷深酬唱夜,落花墙隔笑言时。”《宋史.宋湜传》:“宋解有清节,居长安不仕,与种放、魏野游,多篇杂酬唱。”后有人把这种互相赠答的诗词汇编成集,谓之“

  • 凫舄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指仙履。南朝 梁沈约《善绾碑》:“霓裳不反,凫舄忘归。”亦用指县令行踪。唐骆宾王《饯郑安阳入蜀》诗:“惟有双凫舄,飞去复飞来。”【词语凫舄】   汉语大词典:凫舄

  • 星槎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指传说中往来于天河的木筏。唐宋之问《宴安乐公主宅》诗:“宾至星槎落,仙来月宇空。”亦泛指舟船。明唐顺之《送高行人使琉球》诗:“天王玉册颁三殿,汉使星槎下百蛮。”【词语星槎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黄金尽

    源见“季子貂敝”。形容人功名未遂,失意穷困。唐王维《送丘为落第归江东》诗:“为客黄金尽,还家白发新。”

  • 蛮睫螳轮

    源见“蛮触交争”、“蚊睫”、“螳臂当车”。比喻幺麽小丑。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四:“国初奠定区宇,所刬除诸逆寇,皆尝窃大号,铸钱文……蛮睫螳轮,竟非全无大志者。”【词语蛮睫螳轮】  成语:蛮睫螳轮汉语

  • 何必逢安道

    源见“访戴”。形容逸情放旷,在兴在情不在实。明文徵明《访王秉之不遇为其子延望留饮》诗:“偶来何必逢安道,一笑还欣对阿戎。”

  • 陔兰

    源见“南陔”。敬称他人的子孙。意谓能孝养长辈。唐元稹《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》:“封燔茅社,抱弄荃荪。陔兰始茂,隙驷俄奔。”【词语陔兰】   汉语大词典:陔兰

  • 不可同年而语

    同“不可同日而语”。汉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见“不可同日而语”。汉·贾谊《新书·过秦论上》:“比权量力,则~矣。”【词语不可同年而语】  成语:不

  • 上下交征利

    征:取。 上上下下竞相逐利。 形容世风败坏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。”明.李贤《古穰杂录》:“上下交征利,如水去堤防,势不可止。君子付之太息而已。”

  • 宁可玉碎,不做瓦全

    见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。《文明小史》37回:“我自出娘胎,从没受过这般羞辱,大丈夫~。”